首页 > 考生写作 > 心得体会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23 10:47:36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锦集七篇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锦集七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7篇,欢迎大家分享。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篇1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由一名儿童成长为一位少年,并已跨过了青春期的门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开始产生加速的变化,那就要求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法也要跟着变。我一直都是教高年级,教了多届六年级,深深感受到六年级与四、五年级的不同。

一、仪表教育。

以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为例,踏入六年级后,我越来越感受到同学们青春期的变化,某部分同学变化尤为明显,最表面感受到的是外表穿着、发型、处事态度等的变化。对此,我没有觉得突然,这是正常的现象,我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不要让其走入极端。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在活动的美好气氛下让大家明辨什么的穿着打扮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整齐、朴素、大方才是美,然后经大家的同意,定下几条仪表准则列入班规,很细致地明确了头发如何梳整齐,衣服里面一件不能比外面长,外衣拉链到达什么位置,纽扣要扣上,不戴任何装饰物,不能背奇异的挂包当书包等。由竞赛小组长负责每天检查,我也留意检查,多以提醒、表扬为主,扣分为次。个别顽固分子我会与家长沟通,争取他们的配合,并经常关注他们,以防他们的行为带动其他同学效仿。

二、心理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的巨大变化,伴随而来的就是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和不安,经历着从依附向独立的脱变,因而被称为处于“心理断乳期”,也是发展和教育的“关键期”。青春期的孩子在处事和行动上具有较强的“反抗性”,会对教育者的管束很反感,即是平常说的“驳嘴”。对此,进入六年级后,我加大了与家长沟通的力量,经常没什么事也会主动地打电话与家长交流,主要是询问孩子在在家的表现,家长们不约而同都提到一个共同的困惑:孩子不听话,总是顶嘴。我就会与他们交换我的看法,探讨孩子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安慰他们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只要掌握他们的特点,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沟通就会顺利过渡这一时期,并建议他们买相关的书籍来学习。就是这样,我会很关注学生的这些变化。在校内呢,我也很注意与大家的沟通方式,尽量避免板着脸孔的大道理式说教,对于违反校规和班规的学生,也不会当众指责,或以罚站、罚抄、罚扫地等的简单方式处理,多以私底下的面谈为主,谈话时我也不会直接批评:你做错了什么或你这样做如何如何的不对等,我通常会引导学生自己说做了什么,对自己这样做有何感受,打算如何处理自己。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说得很好,最后,我略作小结一二句话,绝对不会多说,还要表扬其勇于承认错误,会承担后果,这样他便会心悦诚服、甚至有点感激地离开(因为他犯错了,老师还表扬他呢)我呢,基本上不费唇舌地处理了一个同学,而且体现了不是老师的主观强加意志,而是他自己咎由自取,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会让其比较心平气和地接受,而且他能体会到做错事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不是老师要处罚。这样避免了其多次犯错的可能性。可能这样的缘故,学生们都比较听我的教育,所以经常有家长说:我的孩子只是听老师你的话,你帮我跟他说吧。

第三、活动熏陶。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自由,追求独立,渴望理解,他们有他们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他们编织着“七彩梦”,他们要求实践和感受青春期的浪漫等等,对同学的关系,尤其是异性变得敏感神秘了。对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帮他们建立正确健康的交往意识,鼓励他们多融入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并互相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会经常引导全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活动、竞赛活动、主题活动等等。例如今年的庆元旦主题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全由大家商量策划。首先是让全班分组讨论如何开展,堂上各各组代表发言本组意见,然后由班长综合大家共同的意见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再向大家公布,没异议后,分组准备。当天,班委会组织同学布置了教室,相当有气氛,小主持人充满诗意的说话把每一个环节串联得恰到好处,有文艺表演、游戏活动、自带食物的大食会,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又例如,本学期第九课的课文《走向生活》,讲一名初出茅芦的记者一次采访的难忘经历。以此为契机,我也开展了“我当小记者”的语文实践活动。采访对象是学校的三位校长和一部分任课老师,在我的指导下,以各竞赛小组为一个单位采访一位老师,接到任务后,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忙开了,收集资料,精心准备相关问题,怎样设计开场白,仪态礼貌如何注意,最后小组演练等,可以说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大家兴致勃勃地准备好,之后在我定的时间里正式采访了,回来后写了采访日记,并以各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展示本次的采访园地(张贴在教室后干墙上)很多同学在日记中都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感觉很紧张又很兴奋,收获很多,面对面地与校长和老师交谈,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位老师与站在讲台上的感受是不同,都觉得我们的老师很亲切、随和、幽默。并在活动中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与合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好的活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我非常认同。我会努力创造机会让我的学生在我所教的几年中感受活动的魅力。学生参与活动多了,自我表现机会多了,从而大大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是艺术,探索之路无止境,但只要走好每一步便无愧于心。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篇2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即将过去,记忆犹新的仍旧是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和酸甜苦辣。下面谈谈在本学期,本人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新体会。

一、严格执行班规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学之初,我就按照早晨,中午,放学三个时段规定了20条班规。这班规在晨会,夕会反复讲,天天讲,周周讲,让这些班规深入学生思想,当然也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早晨我班学生进校就能自觉佩戴好红领巾,在值日干部带领下能认真早读升旗仪式,课间操时不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在值日干部巡视下能认真做好眼保健操。不开无效灯,教室常保持干净,整洁。中午路队整齐,走路不讲话,能文明用餐。吃完饭后进教室,在值日班干部带领下进行午读,放学时学生能自觉关好门窗等等,通过细微的班规制定与持之以恒的执行,逐渐养成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完善岗位责任制

按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安排学生的工作岗位,并且责任明确。要求班级中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有固定的人去管理去落实。如关门、自习、保管区、收发作业、课间记律、排队、图书管理,乃至饮水机每天的开关、每个柜、讲台等等,都有人去管理,有人去做,我也从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们也多了些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自立和管理的能力!为了锻炼学生,让孩子们全面发展,我让他们定期自由组织轮换各自的工作岗位。

三、贯彻德育为先的 ……此处隐藏6146个字……长一丝不苟;《日有所诵》的背诵,有条不紊;路队班长,总能在我下楼之前将队伍整的整整齐齐的————所有的工作,我似乎都不用插手了。每次听到管理各项工作的班长要求各位孩子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学习的时候,不禁感慨:当一个懒教师的感觉真好!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也会有疏忽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偶尔偷懒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教师只需要引导、指点一下即可。总之,学会适时放手,是一种美丽!

阅读引领

以前的我,习惯性让孩子们沉浸在题海之中;现在转变教学观念之后,我开始引领孩子们在书海中徜徉。这一学期,除了还沿用上学年背诵《日有所诵》之外,我引导学生进行系列阅读,阅读书目是《笨狼》系列。每天下午来学,人手一本《笨狼》,津津有味地阅读喜欢的文字,让孩子们在文字中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孩子们天生爱阅读,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真正爱上阅读,因此在初期阅读上,要软硬兼施,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这些工作需要与家长结合起来,让家长做好在家庭里的监督与检查工作;而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和反馈工作,并能适时地选择一些喜欢阅读的孩子,树立成为班中的学习榜样,让孩子们在枯燥的阅读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与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慢慢地真正爱上阅读。

另外,给孩子们读绘本、读《笨狼》也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能抽出时间,我一定会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读书,听读和自读的感觉是不同的,教师的范读和家长的美读,在一定程度上也示范,更重要的是一种引领!

读起来吧,让每间教室都声琅琅!

家校合力

要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只依靠教师的引领和孩子的努力也是不够的,家长的参与也是必须的。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成长,他们缺的不是时间,而是方法。因此教师及时地给他们讲解一些引导孩子学习的一些方法,对于他们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因此,我经常通过校讯通短信向家长传递一些指导孩子的方法,让家长面对孩子“有法可依”,不能让孩子“假传圣旨”,不能让家长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如:家长会、家长开放周,这些活动能让家长近距离接触到教师的工作,这样无形之中加强了他们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忙碌之后,他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配合;他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法新颖独特,他们也会模仿着在家里指导孩子;他们领悟到阅读的魔力之大,他们会在要求买书的时候毫不犹豫。因此,只有能让家长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用心,之后的工作开展才会顺利。

因此,我常说:家校合力,其利断金!

当一个班主任不容易,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更不容易,需要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需要拥有耐心、细心、爱心;需要学会坚守,坚守这一份属于我们做班主任的美丽!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篇7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胜任这项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在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认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了解学生的能力

这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不一样:在家是好学生在家却不是好孩子。在学校里劳动积极,在家里却是小懒虫……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做细致的调查研究,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情况,双方都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要让孩子做到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行为一致。

二、 以言动心的说服能力

“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说” 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在班主任工作中难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然而批评不等于训斥,应讲究批评的方法,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过。因此既不能一时怒气大声呵斥也不能讽刺挖苦、含沙射影,而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创设适当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学生无意识犯了错误不可能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如何说教呢?碰到这样的问题若处理方法过于简单、粗暴,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还可能损伤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造成师生间的对立情绪。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当看见孩子从同学漂亮的文具盒中拿出彩色铅笔,摆弄一阵后悄悄塞进自己的口袋,不必大惊小怪——这不是偷窃。”诚然,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但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情感和意志都缺乏较强的自制能力,但他们有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往往极易打破“拿与不拿”的心理状态,使之不自觉的伸出手,化他人之物为己有。此时教师应把正确的道德观念输入孩子的心田,给予思考反省的余地,巧妙的把严格要求与尊重人格结合起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用正确的道德观刺激之、安慰之,进而使之兴奋并受到鼓励,诱发出孩子们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把他们引上健康的成长道路。

三、形成班集体的组织能力

建立和谐的班集体,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能有效的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能在令人愉悦的教育情境中消除诸多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能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班级建设的众多目标中,形成班集体的组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凝聚班集体的前提。第一印象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清晰、最深刻的直观感觉,它将长时间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由于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同,建立的第一印象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以知识渊博见长,有的以风趣幽默取胜,有的以亲切和蔼感人。但学生对教师的良好的第一印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师生交往的加深得以保护和发展,也会淡化以至转化。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细心了解学生,努力使自己与各种性格的学生打成一片,逐步架起师生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

2、 培养同学之间互助友爱之情,是形成班集体的必要条件。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产生的,是在生动教育情境的感染下正确的班集体的影响下形成的。班主任应当重视使活动成为集体评价的对象,在形成正确的集体评价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尊感、友谊感和荣誉感,使每个学生自觉的把自己融入集体中,逐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习惯。使互助友爱之情在他们心中发扬光大。

3、 制定班集体的努力目标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方向。班集体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班主任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远景”出发,及时的、递进性的向班集体提出鲜明、生动、富有感召力的“远景目标”,使学生在追求中受到教育,把目标转变成前进的动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指导班级活动的能力

知识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具有渊博知识的班主任不但能更好的推动班集体工作,而且有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这样必然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得班主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班主任应有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懂得一些音、体、美、科技等方面的常识,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或中队主题班会,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一句话: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作到“威信、耐心、热情、勤恳、尊重。”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